寻梦梨园:探秘李少春纪念馆

书房小景

访问日本时的美猴王化妆照

点亮文化地标

    李少春纪念馆景区由艺术广场、李少春大剧院、李少春纪念馆和李桂春故居组成。

    艺术广场占地25000平方米,老人们悠然打太极,孩子们嬉笑玩耍,年轻人享受阳光,生活气息扑面而来。广场中心,高8米的“大雪飘”青铜像引人注目。这尊以《野猪林》中林冲形象为蓝本的铜像净高5.6米,重6.5吨,气势恢宏。铜像周围,不时有游客拍照留念,广场周边的京剧元素雕塑和文化展板,让游客感受到戏曲氛围。

周信芳赠书

    离开广场,李少春大剧院映入眼帘。前厅宽敞明亮,充满艺术气息。舞台融合现代简约与古典韵味,设备国内一流。国家京剧院等知名剧院曾在这里演出。自2006年11月开馆至今,许多著名表演艺术家曾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精彩瞬间。

    霸州推出的“月月唱大戏”“周末小剧场”等文化品牌,已成为当地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欣赏。李少春大剧院不仅是一座艺术演出场所,更是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的重要阵地。

馆藏老唱片

追寻粉墨传奇

  李少春纪念馆建筑风格融合北方民居特色,质朴又不失典雅,灰色的砖瓦、精致的木雕,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。

  讲解员介绍:“李少春纪念馆是首个由县级市政府投资兴建的京剧名家纪念馆,自开放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,如今已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文化旅游打卡地。”

  走进序厅,李少春父亲李桂春的艺术生平介绍映入眼帘。“李桂春先生艺名‘小达子’,在京剧界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。”馆内讲解员介绍,“他自幼家境贫寒,凭借着对戏曲的热爱和天赋,在戏曲界崭露头角。他演的《狸猫换太子》当年在上海一演就是十年,场场爆满,掌声雷动!”

  李桂春早年在船上当小工、卖豆腐,凭借天生的好嗓子,13岁进入梆子科班学艺,后改学皮黄,凭借精湛技艺赢得南派“活包公”的美誉。他对京剧界最大的贡献,无疑是培养出了李少春这位京剧大师。

  该展厅还对燕赵戏曲名家进行了简要介绍。记者看到,“20世纪前期燕赵戏曲名家一览”展板上,90位名家的名字熠熠生辉,他们涵盖了各个行当,尚小云、荀慧生、盖叫天等大师级人物赫然在列。从这个群体中,记者深刻感受到了20世纪前期中国戏曲的繁荣与燕赵艺员们在戏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。

唱响艺术华章

  移步第一展厅“粉墨传奇”,展柜内摆放着李少春练功时用的刀枪把子和穿过的练功裤,这些物品见证了他为艺术付出的辛勤汗水。“李少春先生自幼便怀揣‘文宗余叔岩、武学杨小楼’的艺术梦想,在这达子楼地下室,他冬练三九、夏练三伏。”讲解员指着地下室的方向介绍,为练眼神,他夜晚紧盯香头;为翻好跟头,在窄胡同反复练习。

  一位前来参观的戏曲爱好者分享道:“看这些展品,就能想象到李少春先生当年学艺时的刻苦。没有这样的努力,就没有后来的艺术大师。”

  19岁的李少春登台便惊艳四座,在天津中国大戏院的演出一炮而红。此后,他进京发展,组建戏班,拜师余叔岩,尽管学艺之路波折不断,但他凭借对京剧的热爱和天赋,融合京派与海派之长,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。在与姐夫李万春的“郎舅打擂”中,他不断磨砺技艺,最终两人化干戈为玉帛,成为京剧界的一段佳话。

  20世纪30至40年代,李少春红遍大江南北。他的代表作《野猪林》,从创意到剧本成型,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。1948年首演成功,1949年在上海创造“满堂双弥月”的票房奇迹,1962年被拍成电影,成为京剧艺术经典。此外,他在现代戏领域同样成就卓越,《白毛女》《红灯记》等作品推动了京剧现代戏的创新发展。

传承李派艺术

  在第三展厅,李少春的人格魅力展露无遗。他与梅兰芳、翁偶虹、范钧宏等戏曲界人士情谊深厚,曾得梅兰芳提携,与编剧们相互扶持,还积极推崇导演制,尊重阿甲、崔嵬等导演,为京剧艺术的发展贡献力量。一位前来研学的学生感慨:“以前只知道李少春先生戏唱得好,没想到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同样值得我们学习。”

  第四展厅“春韵流芳”聚焦李派艺术的传承与世界影响。李少春桃李满天下,他的弟子和传承者遍布各地,将李派艺术发扬光大。同时,他多次出访15个国家,把京剧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。在东南亚,他被时任印度总理的尼赫鲁赞为“中国猴王”;在日本,他与当地艺术家交流,成为文化交流使者;在美洲,他的《大闹天宫》让外国观众感叹京剧的魅力。

  音像厅里,李少春的经典剧目和唱段循环播放,不少游客沉浸其中,轻声哼唱。对于喜爱京剧的游客来说,这里是一场视听盛宴;对于普通游客,这是一次了解京剧、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绝佳机会。

记者手记

解锁戏曲艺术的时空密码

  走访李少春纪念馆,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文化溯源。踏入馆内,李少春的艺术人生画卷徐徐铺展。从他幼时的学艺经历,到舞台上的高光时刻,桩桩件件都诉说着对戏曲的执着与热爱。

  在馆中踱步,不禁感叹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:它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,一端连着先辈们留下的宝贵传统,一端接着当代的艺术创新,让古老艺术在现代社会熠熠生辉;它又似一扇明亮的窗户,透过它,世界能清晰看到中国戏曲独特的唱腔、精美的服饰和细腻的表演。

  如果你也痴迷传统文化,对戏曲满怀好奇,那李少春纪念馆定是不容错过的一站。在这里,每一件展品、每一段介绍,都能带你穿越时空,开启一场沉浸式的戏曲文化之旅,感受戏曲艺术跨越岁月的迷人魅力。

  来源:廊坊都市报